買賣股票的慘痛經驗
貝絲和馬克想要談點正事。他們準備展開新的事業旅程,是時候要讓財務步上正軌了。我們談話到最後,貝絲小聲的告訴我,因為她父親買賣股票的慘痛經驗,使得她對股市感到很焦慮。在她小時候,家裡晚餐時間的氣氛是由當天股市的波動而定。
我們花了幾分鐘回顧她的那些回憶,以及許多投資人持有股票的經歷。我們權衡了一輩子都在買賣股票的可怕經驗,以及買進所有股票然後抱一輩子的好處。她很聰明,我想她一定懂了,但是就情緒上來說,我覺得她還沒調整過來。我應該要告訴她我自己的故事,但我當時沒說。我真希望我當時有說。
我父親一直執著於把農場發展成惠特曼郡最大的農場,這件事對他來說很重要。他總是想成為最好的。雖然這麼想並沒有錯,但這必須對你自己和你所愛的人來說也是好事,才是健全的心態。但對他來說並不是。
他和他的弟弟為了擴大農場規模而密切合作。他們持續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,直到他弟弟決定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,而不是花這麼多時間設法讓農場成為最大、最好的。我父親對這件事很有意見,所以兩人決定把農場業務分開,讓我父親自己去拚。結果,他們為了制訂新的土地劃分界線,對簿公堂長達二十年。
靠選股專家也沒用
獨自擴展農場業務使我父親更執著從股市致富,他深深著迷於股票交易。現在我回想起來,他根本不是著迷,他就像貝絲的父親一樣被股市深深折磨著。為了讓他的孩子也對股市感興趣,他會買一間公司的一股股份,送給每一個孩子,這些公司包括克萊斯勒(Chrysler)、帝泰風(Dictaphone)、朗森(Ronson)、皮特森(Pittson)和波音(Boeing)……這些只是我記得的幾檔個股。
他試著用不同的角度來了解股市。他訂閱《華爾街日報》(Wall Street Journal)和《富比士》(Forbes)雜誌。他會仔細閱讀選股時事通訊和趨勢追蹤服務。當這些都沒用時,他會前往奧勒崗州波特蘭市和券商見面,對方自稱是西北地區最佳的選股專家。結果這位專家也沒用,我父親開除他,又找了斯波坎市(Spokane)的另一位選股專家,但這位專家也沒撐多久。接著,我父親找上一位大宗商品交易商,開始交易期貨,最終就是災難一場。
買了微軟學到教訓
在這個過程中,我是他傾吐的對象。後來當我開始從事證券業,我父親致力於協助和他教會附屬的天主教學校成立捐款基金。不意外的,他後來也成為投資委員會的主席。他在這個過程中,決定將很大一部分的捐贈基金,用來投資西北部一間快速成長的公司,那就是微軟。隨著多年來這檔股票的升值,這家軟體公司幾乎支撐了侍奉天主所需的所有捐贈基金——至少我爸是這麼認為的。我離開華爾街並開始撰寫自己的書後,他經常提醒我聖高爾學校捐款基金的驚人成長。
諷刺的是,《咖啡館投資人》(編按:台灣版譯名為《不看盤,我才賺到大錢》)出版後不久,微軟的股價開始長達十年的跌勢;雖然公司的盈餘持續飆升,但股價卻腰斬。我父親不了解箇中原因。對他來說,市場效率讓他學到痛苦的教訓,這個教訓就是,長期帶動股票價格的其實是投資人的情緒,不是公司真正的獲利。
那段時間我也了解到,我父親不是想在股市創造最大的報酬。買賣股票對他來說是種嗜好,他的嗜好也運用在他的私生活上,用於管理聖高爾學校的捐款基金。另一方面,在家庭財務上,農場的收入和社會福利金讓他和我母親在蛇河畔的生活無虞。他不需要在股市創造最大的報酬。
然而,對我的兄弟姊妹來說,他們不能單靠農場的收入來彌補社會福利金的不足,所以投資不該是個嗜好,而是他們生活上非常必需的事。
公司獲利能力和股價有落差
過去二十年來,很多「咖啡館投資人」讓我知道,不是只有貝絲的父親和我父親以股票交易為嗜好。我不是在批評我父親對股市的著迷。我想讀者也會同意,我們現在的文化氛圍深受股市的吸引,而且現在很多免手續費,還能網路交易,情況只會更糟。然而,這不表示我們也該這麼做。
我承認,股市是個吸引人的地方,也是世界各地經濟體中重要的一環。我們很幸運,我們生活的世界能讓想像力發展成好的想法,我們的經濟體系允許我們成立公司,並將這些想法帶入資本主義的股票市場中。
雖然資本主義也會創造一些問題,但仍然是很不錯的制度,可以改善全世界人們的生活。股市讓私人公司把股票賣給投資大眾。這讓公司能在各種用途上取得資金,包括擴展公司的營運和未來的業務成長。
貝絲和我討論從我們的父親身上發現到的事,就是公司的獲利能力與上市股票的價格之間是有落差的。了解這兩者的差異最終引導我們建構投資組合(編按:即包含指數型基金的投資組合),並讓我們可以不去管個股的波動,同時還能參與整體股市長期的成長。
(本文出自《不在意,才能賺最多》作者:比爾.蘇西斯 譯者:呂佩憶)
編輯推薦
- 慘中華爾街惑心術! 夫妻退休帳戶淨值大減20%、每月少領6萬4 達人一招神救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