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力圖軍武自強,不僅潛艦要求國造,經濟部工業局與海防單位攜手民間「知洋科技」開發一款快速偵搜型水下遙控載具,今天下午首度亮相,命名為「台和1號」,主要希望台海和平。
知洋科技主辦的海洋永續發展科技研討會,今、明兩天在高雄漢來飯店登場,產官學界逾60家與會,共同研議海洋保育具體行動方案,首日發表最新海洋科技研發果,包括國內自製的水下無人遙控載具、無人船操控技術,挪威及英國聲納大廠更來台發表最新的聲納探測技術。
知洋科技發表全新的快速偵搜型水下遙控載具「台和1號」,作業深度可達500公尺,長190公分,寬30公分,各有兩組水平及垂直推進器,平衡尾翼最大外徑為70公分,備有通訊、水下偵搜、水下定位等配備,台和1號未來可應用於管線探勘,水下偵察、目標搜索,事故搜救及生態調查。
很多人詢問「台和1號」何時可以下水?知洋科技公司總經理湛翔智指必須經過海上試驗,確保將來在水下偵搜、離岸風電、海洋探勘等各種功能性、穩定性達到一定程度才會下水。至於價格,他則打趣地說,有家進口車聽說「鼻孔」愈大,售價就愈高,大家可以看一下,台和1號的鼻孔有多大。
湛翔智說,水下載具原用於軍事作戰,後來應用在民生用途,「台和1號」是知洋科技與經濟部工業局、海軍、海防單位合作的成果,未來會用在水下偵搜,確保台海安全,而這款水下載具最大的特點是能克服台灣海峽強勁的海流,在惡劣海況及特殊的港灣作業,「過去海軍採購的水下載具都仰賴進口,現在透過國內產學合作,亦具備自製能力。
台大工學院船舶及海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宋家驥說,台灣很多關鍵零組件因較敏感,技術也不甚成熟,發展水下載具仍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,但都逐步解決。
「如果我們自己有,就用國產貨」,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見證「台和1號」誕生相當欣慰,她說,相關產業在台灣仍是發展初期,水下科技就算研發成功,但要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標的,前進國際市場,勢必會面臨很大競爭挑戰,希望各界帶著期許心情鼓勵國內相關產業發展,國產貨價格便宜外,將來運維也會比較即時有效率。